找到相关内容1421篇,用时10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

    法匪缘,岂观如幻。山河大地,谁坚谁变?《法眼录》   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,重点说的是眼耳鼻舌身意,与色声香味触法间的相互关系。法眼认为,这些关系是有序的,不是无序的。“色不到耳,声不触眼”,因此并不能...,我们就不可能观察到这世界犹如梦幻似的存在。山河大地似乎是永恒的,但在这个“坚”的表象背后,却涵蕴着“变”的铁律。并且,“坚”、“变”都是相对的二分意识。法眼的意图,是教人证入“远离于断常,世间恒如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354708.html
  • [推荐]何谓真心自性——大德之语

    我们的身体,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“意生身”,故而把它隔断了,只认身体,不认山河大地也是我。(意生身就是第七识所现之身) 万行上师: 本来面目无所不在,并非只在身体里面。当“我执”消失以后,周围的一切都是本来面目,山河大地皆是如来。实事上,“真我”什么都能成为,成为什么它都不怕,也不会改变它。“真我”是一种存在;是一种知觉;是一种照见,没有真我,身体就成为废物。真我是“能知”,身体是“被知”;真我是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5882040.html
  • “心现”与“心生”之辨析

    就是张三的身心诸缘,(为了遮谴执相,不说张三,而说为张三根身心识诸缘,张三之境相非如俗认之实在外有故)是属于如如实际的。不只张三如此,山河大地,草木虫鱼,一切有情无情之“法”也都如此,不仅仅是心内所现的...甘露”“脓血”的相,“恒河”究竟指那个缘依还是指“水”“甘露”等相,是要区别对待的。所以凡说到这些山河大地等情无情之“法”,即可指为心识内现的境界相,说为世俗有,也可指为外在于心识的如如缘依,说为胜义有...

    周永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441560.html
  • 天琦本瑞禅师悟道因缘

    翻阅祖师语录,就在他提撕沉吟之际,忽生疑情:“疑是阿谁?举处是何人?”这疑情越来越重,于是,他便终日只看“是谁”二字,心心念念,昼夜一如。忽然间,他发现,山河大地和自己的身体突然不见了,犹如虚空。  ...疑虑底又是阿谁?如是看来看去,不妨头头独露,法法全彰,万境不能侵,诸缘不能入,得失是非都无缝隙,明暗色空了无彼此。山河大地,日月星辰,尽圣尽凡,都卢(全部、都)只是一个谁字,更无别念。上下无路,进退无...

    明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440075.html
  • 虚拟的真实世界

    自身,乃至于物理现象、山河大地等等的状态。   基本上,许多电影是纯以宗教性出发的,例如《小活佛》,但像《The Matrix》这样,本质以宗教为精神,但外表却赋以有如港剧陈宇森所导的一些英雄片或《...可以改变自身的状态,物理现象及山河大地等的状态了。   而要如何验证真实世界呢?在影片中也有提到:莫斐斯告诉尼欧:「你要有信心,不要怀疑。」这是佛法的「信」,当莫斐斯带尼欧去见祭司时,莫斐斯要尼欧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546416.html
  • 禅画--中国画坛上的一颗明珠

    ,“心生则种种法生”。主体不仅可对眼前景物取舍选择,而且可以通过艺术想象,凭空创造出艺术形象来。那种“山河大地皆是佛法”、“青青翠竹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”的境界,如果把它画出来,那将把人们带往...泯灭。  由于禅僧和诗人们生活在环境清幽静谧的深山古寺,远离世俗城镇,观照山水,沉思冥想,参悟自性。一方面“山河大地皆是佛法”,“青青翠竹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”,“我心即山诃大地”,山林草木都是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447774.html
  • 禅境蠡测两则

    小心,难免开口使错(错话为因,法障为果)和处处生疑,且还常思业障深重而不能潇洒对待人生。所以,明心见性实是宗门学人的头等大事。  《禅》99年期刊封面图文背景统一为山河大地自然风光。意在标示学人明心见性后,全相方能证成大道。也可喻为以山河大地人世间为底;以安住本位随缘度生为笔;以尽除习气,韬光养晦为彩墨,最终绘制成就圆满、完整、无为大道的“○”句号。2、禅师为何要呵佛骂祖  唐宋时代,凡登坛讲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547779.html
  • 自然:禅与诗的栖息

    理论根基。禅宗进而揭橥出“无情有性”的响亮口号,进而使大自然一切都闪烁出禅的光彩。“无情有性”就是说不但“有情众生”悉有佛性,而且一切山河大地、草木土石等无情物也都有佛性,“青青翠竹,总是法身;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”。   禅宗融摄了天台的“一念三千”和华严宗的“理事无碍”,把山河大地、草木瓦石,看作佛性的荷载。“一切声色,是佛之慧目,……诸佛体圆,更无增减,流入六道,处处皆圆,万类之中,个个是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1753402.html
  • 佛教对精神与物质的解释

    静止,叫做“渐变”。   佛经上把一切法(精神的与物质的)总称有五蕴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。五蕴法如五种材料,山河大地,万物形相,甚至四圣六凡,均由此形成。   色法有三种:一、可见可对色,如山河大地,房屋身体,及一切有形色之物,对之即见,此属色尘。二、可对不可见色,即声、香、味、触,只能感觉,不能目见。三,不可对不可见色,此属法尘。由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作用,产生思维的功能与印象,这是不可对...

    惠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0853876.html
  • 唯识四分

    唯识四分   四分是唯识家为阐明诸识作用的各方面,根据唯识义来区分的。四分是:一、相分,二、见分,三、自证分,四、证自证分。   唯识家说一切有为无为法(即宇宙万有)皆非离识别有自性。识的意义是了别,就是分别了达(也就是认识),所了别的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等,叫作境(或事物);能了别山河大地等境的作用,叫作识或者心。能了别和所了别皆不离识,所以说是唯识。   诸识的心王心所起了别对境的作用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2453892.html